既要像花钱一样省着点,又要花得妙、花得巧。首先,要对所唱的歌曲,预先设计好在哪些地方换气。一般情况下,都在歌曲的两个乐句之间换气。
既要像花钱一样省着点,又要花得妙、花得巧。首先,要对所唱的歌曲,预先设计好在哪些地方换气。一般情况下,都在歌曲的两个乐句之间换气。
初学歌唱的人气不够用,可以先用一下偷气的方法。
在换气时,要尽量照顾到乐句的流畅。有些歌曲乐句之间没有休止符,那么,就要靠缩短换气前一音的时值来进行呼吸。可以运用急吸缓呼法。
如果呼吸时前一音时值不缩短,后一音的时值就会被呼吸占去,初学者就会合不上拍子,出现拖拍的现象。
例如:《我爱你,中国》,前19,21,23,25,27,29小节处呼吸的地方,都没有休止符,三拍只能唱成两拍半。31小节头半拍,实际上只能唱半拍的半拍,缩短到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来进行换气。
在唱热情欢快的歌曲时,由于速度较快,而乐句之间又没有休止符时,很容易发生“冲击”和“吞气”,应尽量避免。
例如:《纤夫的爱》,如果唱前两句时,每句只换一次气,那就在“头”字和“走”字这两音上不会出现“冲击”和“吞声”现象。“冲击”是由于呼吸控制得不好,收音时气息过猛而造成的,使这一乐句失去流畅性,听起来使人感到突然。
呼吸是表现内容的手段,歌唱呼吸必须与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相吻合。
例如:唱进行曲时,呼吸应当沉着、坚定;唱热情、欢快的歌曲时,呼吸应当轻快、灵活;唱抒情性歌曲时,呼吸应当柔和、平稳。有控制的呼吸方法,大都是应用于唱长音的,特别是运用在唱较高音部的长音的时候。
歌唱中唱长音的机会比较多,唱高音的句段也相当重要,因此,这种呼吸方法可称为美声唱法的主要呼吸方法之一。
艺术歌唱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“断音”唱法。唱断音的呼气情形则与唱长音时完全不同,要用弹跳式的短促呼吸法。
弹跳式的短促呼吸法。它既要短促、有劲,又要富有强烈的冲击的气势。倘要应用唱长音的呼吸方法来唱“断音”,必然令胸腹所有的呼气肌肉在一刹那间一齐收缩,方能合乎“断音”的要求,而这是不容易做到的。因为牵动肌肉太多,动作很难一致,动作不一致,出手气就不够快,出气不够快,声音就斩截住不分明,不合乎“断音”的要求。
即使动作能一致,而在用力上同吸气肌肉群不相配合,也可能出气过猛,引起喉头束紧。喉头束紧就妨碍发音,声音也就不漂亮。所以,用这种呼吸方法唱“断音”,常常令人感觉到不是斩截得不够分明,便是冲击的气势不够强,尤其在唱到非常短的“断音”的时候更明显。唱短音的准确的呼气方法,是暂时使胸廓全部的肌肉不动,保持对抗的力量平衡的状态,而单独运用腹上部肌肉,特别是腹直肌与腹内肌的上部那一段,与横膈膜对抗,作一松一紧的动作。唱完“断音”以后,我们再使腹肌停止跳动,恢复胸廓呼吸肌肉群原来的动作,以便换唱长音。
唱不高不低的极平常的乐句,有时只要用平常说话时的呼吸就行了,即自然松弛呼吸法。把胸廓维持不动,单独靠横膈膜与腹肌的运用也可应付。因为保持性的强力呼吸相当费力,即使训练有素的人,亦很难在整个歌曲中从头至尾运用。而且歌唱时必须有松弛的机会。否则,精力浪费过度,遇到精彩段落必须强力呼吸时,反而会有力不从心之苦。
总之,歌唱的呼吸不应看作是纯技术性的东西。它既是技术的更是艺术的。它是歌唱艺术表现有效的手段,是随着不同的乐句而时刻在变换的。
只有从歌曲的内容和音乐表现出发,去细用艺术的呼吸,才能使技巧变得更有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