捏着喉咙唱歌,做出来的很“好听”的声音,我形容它是被魔鬼控制了。这种误以为是美的声音,终究会唱坏你的声带,会阻挡你的高音音域向上拓宽,打开喉咙!不要被魔鬼控制。打开喉咙是歌唱中的一大难题。
捏着喉咙唱歌,做出来的很“好听”的声音,我形容它是被魔鬼控制了。这种误以为是美的声音,终究会唱坏你的声带,会阻挡你的高音音域向上拓宽,打开喉咙!不要被魔鬼控制。打开喉咙是歌唱中的一大难题。
喉咙就是喉部和咽部的总称。
从生理构造上看,能够“打开”的只有咽部和喉部肌肉。
喉部的四块软骨难以向四周扩展,唯独甲状软骨可以下移。这就造成了好多歌者的错误,他们使劲地向下拉喉结,以为这样一来,喉咙就打开了。岂不知首先是反倒使喉咙缩小;其次是使环状软骨和气管受到挤压,气息便产生了堵塞感;再次是这种状态不利于发高音,更减弱了口咽喇叭共鸣。
“打开”也可以理解为“松开”。“松”则“通”,也就是喉部肌肉的放松。
用最容易体会的“笑”或“哭”的感觉歌唱,就能“打开”喉咙。这是人最自然的情绪。谁会在笑的时候捏紧喉咙?哭的时侯声音是鼻咽腔以上的高位共鸣,声音自然是通的。实际上就是软腭上提,各声区发音,鼻咽、口咽、喉咽均用力。颈推生理弯曲消失。喉结相对原位下移。
一些通俗歌手善长用哭腔演唱,这种痛苦唱法,其实,寻找的效果也是“打开”喉咙。“笑”着唱,“打开”喉咙的程度同“哭”着唱一样。笑肌抬起来了,整个歌唱处于兴奋状态,充分发挥了喉咙、气息和共鸣三者的协调统一作用。
民族歌曲演唱方法,常强调“微笑”着唱。一是有利于吐字归音;二是有利于声音色彩的变化;三是喉咙肌肉能够松开。